人到中年的杂感与思索
最近看到几个关于中年危机的帖子,颇有些感触。日子真是经不起细数,87年属兔的转眼也快奔四了。如今虽比年轻时通透些,却也免不了迷茫焦虑。
记得初中时校门口有处工地,运输车终日往返穿梭,前半月运土出去,后半月又拉回来。我们总嘀咕这工程队在折腾什么,现在想来倒明白了几分道理。
前些天打网约车遇到位女司机,气质不似专职司机。闲聊得知她年近五十,去年刚置换房产,丈夫做IT的今年初被裁员。原本是全职太太的她,如今每天跑车十二小时补贴家用。这世道,各行各业都不容易。
说说自己现状吧,经营着一家微型广告公司,说是老板实则光杆司令。行情愈发艰难,同行内卷严重,关系户垄断市场——我报十万的预算,敌不过别人二十万的"关系价"。回款周期更是从三个月拖到半年起步,今年明显清闲许多。想转型又无从下手,大投资不敢碰,小项目没方向。股票账户套着些闲钱,倒也不影响生活,索性放着不动。
如今,渐渐信了命数。以前上班时的一位同事,家里有两套房子,在疫情期间卖掉了一套。当时他想着卖掉一套房子,靠利息生活,从此不用上班,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。谁能料到,他这一举动竟如此明智。这几年房价持续下跌,对比现在的市场价,他当时卖房的成交价足足比现在多了 100 万。我们都感慨,要是靠上班攒这 100 万,不知得花多少年!
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与人、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,是在初中毕业的时候。那时,我和两个同学关系特别好,不过我们的成绩在班里都属于垫底的。中考那年恰逢非典,成绩公布后,我们都对自己的分数不抱希望。我和其中一位同学去另一位同学家,想问问他填报了哪所学校。到了楼下,碰到那位同学的父亲,我们便询问他孩子考了多少分、报了什么学校。他父亲说已经通过关系,安排孩子去某所高中读书了,而那位同学早回了老家玩耍。我和同行的同学对视一眼,默默离去。从那之后,我和这位同学便渐渐断了联系。直到 2023 年,同学组织饭局,我们才见了一面,此时他已经是某单位的科长了。
家族里两位长辈先后患癌。第一位倾尽家财治疗,终究没能留住;第二位确诊晚期后选择放弃,把钱留给子女享受余生。说实话,我挺佩服后者的豁达。
年近不惑远没到躺平的年纪,总还想着再拼一把。只是方向未明,方法难寻。如今方懂"贵人"真意,未必带你发财,能给指条明路便是恩情。说来惭愧,创业前连送礼的门道都不懂,现在倒是被迫学了些人情世故。
絮絮叨叨这么多,自己也理不清思绪。中年人的尴尬莫过于此:上有老下有小,求职嫌你年长,创业又缺拼劲。且行且看吧,生活总要继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