级别: 八级会员
UID: 1018997
精华: 0
发帖: 2069
威望: 1000 点
金钱: 113770 RMB
贡献值: 315 点
注册时间: 2019-10-02
最后登录: 2024-11-27
0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1 23:08

枝枝叶叶现金光,晃晃朗朗照四方,江东岸上光明起,谈空说偈有真王

枝枝叶叶现金光,晃晃朗朗照四方,江东岸上光明起,谈空说偈有真王
导读:
   1. 引言
   2.《推背图》八大置疑
   3. 引经据典考渊源
   4. 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
   5.「颠倒本」、「伪本」、「金批本」的辨析
   6. 本书提出的三个鉴别标准
   7.「金批本」的去伪存真
   8.《推背图》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?
   9.《推背图》作者到底是谁?


必看的《推背图》这本书?怎么看,各路大神匿名

一、推背图的版本粗考 目前流传的版本有6种,香港王亭之先生比较过的《推背图》:
一、彩绘明抄本,台湾中央研究院藏;
二、明钞本(无图),台湾中央图书馆藏;
三、明钞本。芝加哥大学藏;
四、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,台湾中央图书棺藏;
五、清末石印本。芝加哥大学藏;
六、金批本(据称八国联军之乱时,由清宫流出)。
金批本是民国四年(1916年)才公开出版的,传说中的流转线路图是: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注——乾隆年间收入皇宫——英法联军入侵北京,流出皇宫辗转欧洲——爱国华侨识宝回购——回国。这个版本是现在最流行的。

第二十五象 戊子(元朝国运)
    

  
    谶曰
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
离离河水 燕巢补
    颂曰
鼎足争雄事本奇
一狼二鼠判须臾
北关锁钥虽牢固
子子孙孙五五宜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「此象主元太租称帝离河,太祖名铁木真,元代凡十主。斧铁也,柄木也,斧柄十段即隐十主之意。」

1. 解谶
【北帝南臣】:蒙古忽必烈在北方称帝,建立元朝,南方汉人称臣。
【一兀自立】:“一兀”为“元”,指忽必烈改蒙古为元,建立元朝。
【斡离河水 燕巢捕“麦戈”】
“麦戈”:这个古字已失传,故从句意破解。本句似指离开了斡难河(今蒙古鄂嫩河) ——会盟建国之后,就开始了四外的劫掠扩张,象捕燕巢一样。        “斡离河”:斡:音握,指斡难河,1206年,斡难河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,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,尊号成吉思汗,建立大蒙古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本句并非对“斡难河”的名称预言有失误,而是刻意做些微改动以掩饰天机。正如第5象用“金环”喻指(杨)玉环。唯恐天机尽泄,让当世人看破,这是预言之道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燕巢捕”:似喻蒙元攻灭他国,象捕燕巢一样容易,战术也是象捕燕巢一样合围攻伐。捕、端燕巢至少要从两边下手,成吉思汗确立的“大迂回”战术,就是先不直接正面作战,而是通过远距离快速包抄迂回,分进合击来击垮对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2. 解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鼎足争雄事本奇】 “鼎足争雄”:蒙古、西夏、金国三国,如鼎的三足,鼎力“争雄”。“事本奇”:局势出乎意料。弱小蒙古崛起,后来居上堪称奇。         【一狼二鼠判须臾】:指三国争雄很快见了分晓,蒙古迅速灭了夏和金国。“一狼”:指蒙古。“二鼠”指西夏、金。“须臾”:很快。        【北关锁钥虽牢固 子子孙孙五五宜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虽然北国蒙古军事强大,但是忽必烈建元朝后,只能传十帝。“锁钥”:军事要塞。此为借代用法,指元的军事力量。“五五”:十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3.解图
本图三层含义,前两层意已基本由金圣叹解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其一:斧头为“铁”,柄为“木”,斧头背很特别,兵器、工具中的斧头背没有图中这么平整的——形似铁砧,“砧”、“真”同音,故这里喻建立大蒙古国的“铁木真”,他的孙子忽必烈建元后谥他为元太祖。
其二:柄为10节,喻忽必烈建元朝后,传10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其三:以“斧”预示,而不用别的兵器,是借成语“伐性之斧”,喻蒙元征伐过多。“伐性之斧”出自《吕氏春秋.本性》。这把斧的“铁头”,代表着蒙古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五位大汗。忽必烈灭南宋时,蒙元已经至少灭亡、征//服了66个国家。成吉思汗共灭了40个国家。


第二十六象 己丑(元朝亡)

    
       谶曰
时无夜 年无米
花不花 贼四起
    颂曰
鼎沸中原木木来
四方 报起无端
房中自有长生术
莫怪都城澈夜开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「此象主顺帝惑西僧房中运气之术,溺於娱乐,以致刘福通、徐寿辉、方国珍、明玉珍、张士诚,陈友谅等狼顾鸱张,乘机而起。宦官不花壅不上闻,至徐达,常遇春直入京师,都城夜开,毫无警备。有元一代竟丧於淫僧之手,不亦哀哉。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,故曰木木来。」

解谶
【时无夜】:元顺帝[妥欢帖睦尔]沉溺于喇嘛的房中秘术,男女在宫中光着身子追逐戏耍,君臣一起宣淫,夜夜春宵,晨昏颠倒。【年无米】:元朝末年国库空虚,政府搜刮民脂民膏以丰国库,各地官吏贪污成风,外加连年蝗旱,人民贫饥不堪,饿殍枕藉。
1358年红巾军战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,大批难民避居京城,造成京城发生严重饥荒,死者枕借。宦官朴不花被派去买地,葬尸20万具。
【花不花】:指宦官朴不花。
朴不花,高丽(朝鲜、南*棒)人,7岁时做了太监,和小伙伴高丽女奇洛入宫,奇洛后来成为皇后,提拔朴不花为荣禄大夫,加资正院使,掌管财政。后来顺帝耽于声色,托朝政于太子,朴不花又推荐自己的人为宰相。从此朴不花开始权倾朝野,百官十分之九都投靠他。
上句「年无米」预指的饥荒时,朴不花被派去买地,葬尸20万具。
朴不花玩弄权术,瞒上欺下。1351年红巾军起义时,他压制各地告急文书和将臣功状。《元史.列传第九十二.奸臣》记载:皇帝不理朝政,朴不花乘间机专权,……四方警报及将臣功状,都被他扣下不报。致使人心涣散,忠臣被陷害。
【贼四起】:由于苛政饥民,于是盗贼四起,中原各地豪杰,乘时角逐争雄,计有吴天宝、方国珍、韩山童、徐寿辉、郭子兴、张士诚、刘福通、陈友琼、何真、明玉珍、梁王及段氏等暴乱集团。这些暴乱是直接导致元朝亡国的主因。
解颂
【鼎沸中原木木来】指元末「红巾军」起义,引发了全国性的起义,中原纷乱如鼎沸。
「木木」为林,指韩林儿,他是「红巾军」立的帝王——小明王。
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。1351年,韩山童和刘福通发动起义,因泄密被围,韩山童就义。刘福通突围后组织起义,义军以红巾裹头,称为「红巾军」。1355年,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,称小明王,国号「大宋」年号龙凤,以亳州为都城。「红巾军」迅速壮大,朱元璋都曾是「红巾军」的部下。
【四方警报起边垓】「垓」:音该,疆土。各地起义风起云涌,警报频频传向元大都(今北京)。   
【房中自有长生术】:指元顺帝沉迷于房中术,荒淫废政。
《元史》记载:元顺帝封两个喇嘛僧人为司徒、大元国师,以学习男女双修之法。顺帝搜集民女,日日习演,甚至与宠臣在后宫公然行淫。喇嘛僧及其徒弟「出入宫中,无所禁止,丑声秽行,著闻于外,虽市井之人,亦恶闻之」。
颂中后两句的意思为:既然元顺帝如此荒淫乱政,在徐达大军直扑大都的前夕,也难怪顺帝会半夜打开健德门逃往元上都了。
史书记载:1368年徐达率明军大举北上。闰七月二十八日攻克通州(今北京通州区)。当晚,元顺帝率后妃太子开健德门奔上都。八月初二,明兵攻入大都,元亡。
解图
图中一僧,喻指那些教、惑元顺帝习房中术,君臣行淫的喇嘛僧人。跟着的4个女子,指「供养」给该僧行淫的女子。
《元史》记载:「帝乃诏,以西天僧为司徒,西番僧为元国师。其徒皆取良家女,或四人,或三人,奉之,谓之供养。」


  第二十七象 庚寅(明朝立国)

    
       谶曰
惟且和月 下民之极
应运而兴 其色日赤
    颂曰
枝枝叶叶现金光
晃晃朗朗照四方
江东岸上光明起
谈空说偈有真王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「此象主明太登极。太祖曾为皇觉寺僧,洪武一代海内熙洽,治臻大平。」

解谶
【惟日与月】:明朝的「明」字,喻1368年,明朝登上了历史舞台。
【下民之极】:一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,少年时要饭,被迫做了和尚,二对待最下面的平民非常的好。
【应运而兴 其色曰赤】:朱元璋应运而起,建立明朝
【天地生人,除大仁大恶,馀者皆无大异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,大恶者则应劫而生,运生世治,劫生世危。
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、召、孔、孟、董、韩、周、程、朱、张,皆应运而生者;蚩尤、共工、桀、纣、始皇、王莽、曹操、桓温、安禄山、秦桧等,皆应劫而生者。大仁者修治天下,大恶者扰乱天下。清明灵秀,天地之正气,仁者之所秉也;残忍乖僻,天地之邪气,恶者之所秉也】
「赤」:红色,喻「朱」,「朱」也是红色。
解颂
【枝枝叶叶现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】:喻明朝的「明」。
【江东岸上光明起】:朱元璋在江东的应天府(今南京)称帝,建明朝。
【谈空说偈有真王】:指佛门出了帝王。【空】为佛家的禅理。
【偈】指佛家的颂诗。
解图
天上日、月,合为“明”字,喻指明朝。树上挂曲尺,即“木、∟”,合为“朱”字,喻指朱元璋

怎么评价朱元璋和他建立的明朝?


  


五季以降,汉人弱而蛮夷强,中夏之弱,自古未有,三百余年,夷虏得寸进尺,中夏步步退让,九州之地,继陷虏手,宋季之末,华夏陆沉!赖有朱太祖奋起抗争,驱除胡虏直捣其巢,汉人三百年之屈辱,得此一雪!
王师北伐,复中原二百年失地,幽燕四百年失地,河西六百年失地。立纪陈纲,散胡人之风气,兴中夏之礼仪。中华文明之延续,其功甚矣!

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(节选)
古云:“胡虏无百年之运,验之今日,信乎不谬。当此之时,天运循环,中原气盛,亿兆之中,当降生圣人,驱除胡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.
故先逾告:兵至,民人勿避。予号令严肃,无秋毫之犯,归我者永安于中华,背我者自窜于塞外。盖我中国之民,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,夷狄何得而治哉!予恐中土久污膻腥,生民扰扰,故率群雄奋力廓清,志在逐胡虏,除暴乱,使民皆得其所,雪中国之耻,尔民等其体之。如蒙古、色目,虽非华夏族类,然同生天地之间,有能知礼义,愿为臣民者,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。故兹告谕,想宜知悉。 ????    



大明太祖高皇帝御註道德真經

   朕本寒微,遭胡運之天,更值群雄之並起,不得自安於鄉里,遂從軍而保命,幾喪其身,而免於是乎。受制不數年,脫他人之所制,獲帥諸雄,固守江左,十有三年,而即帝位,奉天以代元,統育黔黎。自即位以來,罔知前代哲王之道,宵晝遑遑,慮穹蒼之切。鑒於是,問道諸人,人皆我見,未達先賢。一日,試覽群書,檢間有《道德經》一冊,因便但觀,見數章中盡皆明理,其文淺而意奧,莫知可通。罷觀之後旬日,又獲他卷,注論不同。再尋較之,所注者人各異見,因有如是。朕悉視之,用神盤桓其書久之,以一己之見,似乎頗識,意欲試注,以遺方來。恐令後人笑,於是弗果。又久之,見本經云: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而懼之?當是時,天下初定,民頑吏弊,雖朝有十人而棄市,暮有百人而仍為之,如此者豈不應經之所云?朕乃罷極刑而囚役之,不逾年而朕心减恐。復以斯經細睹其文之行用,若濃雲靄群山之疊嶂,外虛而內實,貌態彷彿,其境又不然。架空谷以秀奇峰,使昔有嵬巒,倏態成於幽壑。若不知其意,如入混沌鴻濛之中。方乃少知微旨,則又若皓月之沉澄淵,鏡中之睹實象,雖形體之如然,探親不可得而捫撫。

   况本經云:吾言甚易知,甚易行,天下莫能知,莫能行。以此思之,豈不明鏡水月者乎?朕在中宵而深慮,明鏡水月,形體雖如,却乃虛而不實,非著象於他處,安有影耶?故仰天則水月象明,棄鏡捫身,則知己象之不虛,是謂物外求真,故能探其一二之旨微。遂於洪武七年冬十二月甲午,著筆強為之辯論,未知後世果契高人之志歟?

     朕雖菲材,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,王者之上師,臣民之極寶,非金丹之術也。故悉朕之丹衷,盡其智慮,意利後人,是特注耳。是月甲辰書成,因為之序。

卷上   第一章【原文】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上至天子,下及臣庶,若有志於行道者,當行過常人所行之道,即非常道。道猶路也,凡人律身行事,心無他欲,執此而行之,心即路也,路即心也,能執而不改,非常道也。道可道,指此可道言者,蓋謂過人之大道。道既成,名永矣。即非常之名,可行焉,可習焉。
    【原文】無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萬物之母。
    【御注】道之幽微,靜無名而動有益,即無極而太極是也。且如吾為天下君,善政之機日存於心而未發,孰知何名?才施行則有賞罰焉。不但君心有賞罰,賢人君子有志,則皆能利濟萬物,所以無名天地之始,即君子仁心畜之於衷,發而濟萬物,則有名矣,豈不萬物之母雲?
    【原文】常無欲以觀其妙,常有欲以觀其徼。
    【御注】無欲觀其妙,謂道既行,而不求他譽,以己誠察於真理,故雲:常無欲,以觀其妙。又常有欲以觀其徼,非他欲也,乃欲善事之周備耳。慮恐不備,而又欲之,非聲色財利之所欲。徼言邊際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此兩者,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    【御注】為前文奇甚,故特又贊之。  第二章
    【原文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    【御注】國王及臣庶,有能行道者,篤能行斯大道,勿於道上加道焉,善上更加善焉。凡以巧上此二事者,美則美矣,不過一時而已,又非常道也。故美盡而惡來,善窮而不善至矣。若治天下者,務使百姓安,不知君德之何如,即古野老雲:帝力於我何有哉?
    【原文】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不過複前之文,故有比假之說。言既有即生無,既難即生易,既有長即生短,既有高而必生下,既有音聲諧和內音,必高低者相挾。
    【原文】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聖人篤其已成之大道,己不再他為,曰無為。以不言之教,雲不欲使民暴稱揚耳。故下文萬物作而不辭,是生長萬物,不言其能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萬物作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夫惟不居,是以不去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言聖人利濟萬物,不自矜也,長養萬物,而不專自用也。功成而不居,乃成而不自主也,令有所屬。不去,是謂不棄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章
    【原文】不尚賢,使民不爭。不貴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草廬已注盡矣,吾再益之。老子之意深焉,夫尚賢之國病多,貴難得之物,民患盜矣。夫多病者,比國有淳良之臣,天下措安,君尤尚賢,人詐,賢可習矣。既能仿之,若他日親近,則淳良之臣非禍則去之。故老子雲:不見可欲,使民心不亂。大概使民不知賢貴,不知貨財之難得,天下安。
    【原文】是以聖人之治,虛其心,實其腹,弱其志,強其骨。
    【御注】是以聖人常自清薄,不豐其身,使民富乃實腹也,民富則國之大本固矣。然更不恃民富而國壯,他生事焉。是為實腹弱志強骨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常使民無知無欲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使民無知無欲,即前文不尚賢不貴難得之物,致民不見而不貪是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使夫知者不敢為也。
    【御注】既知國之不尚,雖知可慕,亦不敢為是也。
    【原文】為無為,則無不治矣。

【御注】諸事先有勤勞,而合理盡為之矣。既已措安,乃無為矣。
第四章
    【原文】道沖而用之,或不盈,淵兮似萬物之宗。
    【御注】道之理幽微而深長,用之而無盡,息之則無形。若或驟盡用之,尤為不當,是謂道沖而用之或不盈。且淵兮萬物之宗,言君子若履,則當徐之。
    【原文】挫其銳,解其紛,和其光,同其塵。湛兮似或存。
    【御注】吾己之英明,若快利而且尖,當去其尖。如己之擾亂於心,當去其擾亂之心,澄之以清靜。己之心若晃耀之明,則斂之,且同時畜英明於衷,朗然而存焉。其挫銳解紛和光同塵,蓋老子戒人,諸事勿過甚,故存德以施仁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老子歎問曰:吾不知誰之子,象帝之先。內有象帝二字,或難著注,依草廬以言天象。天之主宰而帝,但如此而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五章
    【原文】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
    【御注】此教人行事務用常道,不欲使暴惜物而暴棄物也。所謂芻狗,乃古祈禱之時,以草為狗,而用之畢則棄矣。若人君治則治矣,治後如芻狗,可乎?若天地交合以成四時,成則成矣,既成之後,再不調四時,可乎?故天能成天地者以四時,常經萬古,不息無怠,未嘗時刻不運用也,所以能長久。人君措天下,若能體天之常造,則治民非芻狗矣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。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聖人之心,無不虛而無不實,無不惜而無不棄。所以惜者,常常惜之。所以棄者,常常棄之。是不棄而棄,不惜而惜,故民樂自然矣。特以鑄冶風匣比之,視之則虛而無物,動則其風源源,斂而視之,似乎無物也,未嘗不有也。大概言風機,無時不有,聖人治道之心,亦無時不專,故以橐籥雲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多言數窮,不如守中。穀神不死,是謂玄牝。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。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人之浩氣乃神,神即氣也。人之軀中有心,心中有竅,呼竅為穀,以氣為神,氣若常存,即穀神不死,穀神不死,遂得長生。此以君之身為天下國家萬姓,以君之神氣為國王,王有道不死,萬姓咸安。又以身為天地,其氣不妄,為常存於中,是謂天地根。若有所養,則綿綿不絕,常存理用,則不乏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六章
    【原文】天長地久,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久。
    【御注】天地不自生者,人本不知,天地自生不生,但見風雨霜露益於世人,亙古至今不息,未見天有自生者,故設詞以訓後人。
    【原文】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,非以其無私耶?故能成其私。
    【御注】後其身者,儉素絕奢。身失者,勞心身而用治道也。有志於濟人利物。外其身者,以其不豐美其身,使不自安而身存,乃先苦而後樂也。非以其無私,所以為此而成其己道也,非私者何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七章
    【原文】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    【御注】此老子導人行道,養性修德,行仁利人濟物者如是。蓋水之性無所不潤,無所不益,故善人效之,卑而不昂,用而有益,則道矣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人能訪有德之人,相為成全德行,以善人多處則居之,其心善行廣矣。若與善人論信行,則政事無有不治者,故善治。既知治道之明,凡百諸事,皆善能為造。及其動也,必合乎時宜。前心善淵者,以其積善多而行無竭也,若淵泉之狀。
    【原文】夫惟不爭,故無尤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謂能其事矣而已之,不可太過也。
     第八章
    【原文】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
    【御注】此如人將碗水而行,若滿而行則溢,若中而行則得。且不溢而不費,所以盈而行,則費且得少,故亦以揣而銳之以比言。不可保,雲物與志皆不可太甚。
    【原文】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。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。
    【御注】世之有富貴者,每每不能保者何?蓋為因富貴而放肆,高傲矜誇不已,致生他事,有累身名,是自遺其咎,莫之能保也。故人以功成名遂身退以戒之。功謂功大也,遂謂遂其志意已,身退謂當謙,而勿再尚之,非退去也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九章
    【原文】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。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。滌除玄覽,能無疵乎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載謂以身為車,以心為寨,以神言魂。總而雲之,身魂二物也,故托以載營魄之說,為文之妙。以老子之理言之,則神魂為魄之主宰。人能以魂不離於魄,則人健矣。若使魂常在身不妄遊,是為專氣,既不妄遊,亦無暗地私欲,即是滌除玄覽。私欲既無,混然矣,此所以嬰兒,其疵焉能有之?
    【原文】愛民治國,能無為乎。天門開闔,能無雌乎。明白四達,能無知乎。
    【御注】君子之持身行事,國王治國以陳綱紀,豈無知而無為?在動以時而舉必善。以心言之,則世間美惡無不周知,在乎去其惡而存其善者。君子可以利人,國王可以利濟萬物,即愛民治國者也。則不使神剛而為雄,以此行之,是為雌矣。故老子托鼻息為天門,假氣神主軀之說。人若妄為勞筋骨而致氣粗暴,是為雄。調停氣血以均,是為雌,使身安則神久也。若身不安,則神亡有日矣。如治國者,君為民之主,君乃時或妄為,則民禍矣。民疲則國亡,信哉!
    【原文】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,是謂玄德。
    【御注】與民休息,使積蓄之,是謂生之畜之。君不輕取,是謂不有。天下措安,君不自逞其能,是謂不恃。生齒之繁,君不專長,百職以理之,是謂長而不宰。奇妙道理,稱為玄德。  


第二十八象 辛卯(燕王夺位)

    
       谶曰
草头火脚 宫阙灰飞
家中有鸟 郊外有尼
    颂曰
羽满高飞日
争妍有李花
真龙游四海
方外是吾家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「此象主燕王起兵,李景隆迎燕兵入都,宫中大火,建文祝发出亡。」

解谶
【草头火脚】:燕王的「燕」字。下边的「四点底」,在造字法中代表火。 明太祖朱元璋分封子孙为藩王,燕王朱棣驻守北平,实力最强。
朱元璋的太子早亡,立太子之子朱允炆(音:文)为皇太孙。1398年允炆即位,年号建文。建文帝削藩,削至燕王,燕王反。1399年七月,燕王发动「靖难之役」,以「靖难」除奸之名争帝位。
【宫阙灰飞】:与图相应,指燕王攻入南京,建文帝出逃时烧了宫殿。
【家中有鸟】:家燕,喻燕王朱棣,后来的明成祖。
【郊外有尼】:建文帝逃郊外,落发为僧而逃。「尼」,僧尼,借代佛门。
金圣叹注解中的「祝发」,古代是「剃发为僧尼」的意思。
解颂
【羽满高飞日】:燕王羽翼丰满,高飞要上帝位。
《推背图》中「高飞」有称帝的意思,如第13象的「雀高飞」。
【争妍有李花】:「李花」,指李景隆。「妍」,音:言,美丽。
指李景隆带重兵抗击燕王,与朱棣中原「争妍」,两次大败。而后,在朱棣铩到京城时,又「争妍」献媚,不抵抗就献城投降。
【真龙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】:建文帝落发出家,云游四海。
「方外」:世俗之外,旧指神仙居住的地方,亦指出家修行之所。
官方史书虽记载朱棣抱建文帝尸首痛哭,但古今多认为那是朱棣安抚人心之术,不然朱棣就不会在全国核查僧人的身份,也不会在郑和下西洋时,安排锦衣卫到南洋搜寻建文帝了。而且,整个明朝都没有给建文帝谥号、庙号,朱允炆的谥号「惠帝」,还是满清入关后逃亡的南明政.权所定,这很说明问题。而民间记载朱允炆出家逃难,以及游离南洋的书籍很多。
解图
宫殿浓烟滚滚,大火冲天

传说:当燕王攻破京城大门之际,举朝惊慌失措,惠帝打算自杀,幸有太监王越提醒说高帝[朱元璋]逝世之时留下一个箧子,叮嘱说子孙如有大难可打开一观,自有办法。于是众人把箧子打开,里面放着三张度牒,一张写着应文,一张应能,一张应贤,还有袈裟、僧鞋等和尚所需之物、白银十两和剃刀一把(朱元璋可谓心细,连剃刀都准备好了,知道在兵荒马乱之际找剃刀不方便)。另有一红纸写道:“应文从鬼门出,余人从水关御沟出行,薄暮可汇集神乐观西房。”惠帝也不多考虑,即刻剃发,另有杨应能与希贤随同剃发,同时惠帝命人纵火焚烧宫殿。整理好后惠帝从鬼门出去,此门外接水道,想不到竟有一道装老人迎接,口称万岁,一问方知是神乐观主持王升,他说:“昨夜梦见高皇帝,命臣来此,所以驾船守候。”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想到,刘伯温当年跟明太祖所讲的预言恐怕远不止记载下来的这一点,所以朱元璋才能做出如此精心的安排。
精要史实
朱棣初期只有10万兵力,因为明朝的开国功臣良将已被朱元璋铩尽了,所以燕军基本是所向披靡,曾两败李景隆的50万、60万大军。但南军兵多势重,攻不胜攻。燕王以一隅抗一国,到1401年已陷困境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此时,“贵人”——南京宫廷里不满建文帝的太监来送信了,说南京城空虚,宜直取。于是,1402年正月,燕军穿入山东,绕过重兵守卫的济南,破小县夺路南下,过了江苏徐州,山东之军才南下追击。四月,燕军在淝水大败追击的军队,随后突破淮河防线,一直打到长江。朱棣之子引番骑赶到,准备强渡长江天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这种长途奔袭、以弱伐强国的战术,宋辽时萧太后干过,也是《推背图》第17象的内容,当时由于寇准的坚守,辽军议和退兵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此次不同以往,这是朱家的内讧,南军没有抵御外邦的同仇敌忾,反而不乏观望者。一旦燕王风头强劲,就有人来充当帮他的“贵人”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六月初三,朱棣孤军在瓜洲强渡长江,镇江守将降城。十三日朱棣兵临金陵金川门,守门的李景隆献了京城。燕王的冒险大功告成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二十九象 壬辰(仁宣之治)


    
       谶曰
枝发厥荣 为国之栋
皞皞熙熙 康乐利众
    颂曰
一枝向北一枝束
又有南枝种亦同
宇内同歌贤母德
真有叁代之遗风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
「此象主宣宗时张太后用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叁人,能使天下又安,希风叁代,此一治也。时人稍士奇为西杨,溥为南杨,荣为东杨。」


解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枝发厥荣 为国之栋】:指三杨治国有方,使朝野天下欣欣向荣,堪为国家栋梁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枝”:指三杨。“厥”:音决,字意为“其”。第21象出现过,作拆字迷:“厥”有宫门大开之意,因“阙”(音却)是指宫门,“阙”无门,厰开了就是“厥”字。这里似喻仁宣之治时,朝廷言路大开,从谏如流——当然,这是三杨劝谏仁宗、宣宗的功劳,故曰“枝发厥荣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皞皞熙熙 康乐利众】“皞”:音浩,古通“昊”,广大。“熙”:光明,和悦,兴盛,人多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本句指从“仁宣之治”到明宗初年,也就是张皇后作为一国之母的时期,明朝天下大治,百姓安乐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解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一枝向北一枝东 又有南枝种亦同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一枝向北”:指随朱棣五次向北征伐蒙古的杨荣。“一枝东”:指号“东里”的杨士奇(时人称他为西杨)。“南枝”:指在当时称为“南杨”的杨溥,他进入内阁最晚。“种亦同”,也姓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与图中三树对应,喻:杨荣、杨士奇、杨溥。他们都是明朝的五世老臣,历经建文帝朱允炆、成祖朱棣、仁宗、宣宗、英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杨荣(1371—1440),原名杨子荣,建文二年(1400年)进士,入翰林院。永乐(朱棣年号)初年为文渊阁大学士,入七人内阁,谋而能断,尤擅长边防,深得器重,朱棣为之改名为杨荣。1410~1424年,随朱棣五次北伐蒙古。在仁宗、宣宗、英宗即位时,他三次稳定了政局,值内阁38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杨士奇(1365—1444),名寓,字士奇,号东里。1399年,因学行出众,入翰林院,永乐初年入七人内阁,自仁宗时成为内阁之首。直至英宗初年,任内阁40年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杨溥(1372-1446),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,同入翰林院。永乐年间选为太子近臣,受谗言入狱十年。太子(仁宗)即位才出狱,组建弘文阁,掌阁事。宣宗即位后入内阁,与二杨共值,始有“三杨”之称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明仁宗、宣宗都是圣明贤德的君主,他们任用三杨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利民兴国的措施,如“评反冤滥、重农减赋、赈荒惩贪”等,使这一时期吏治清明,社 会稳 定,经济繁荣,是明朝的盛世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宇内同歌贤母德】:指被誉为“女中尧舜”的张太后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张后是明仁宗的皇后,是仁宗、宣宗、英宗初年三朝国母。在她做太子妃时,就以贤德闻名,成了保全朱高炽太子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仁宗在位一年即逝,28岁的宣宗即位,尊母亲为皇太后,军国大事多禀报张太后裁决。宣宗在位10年去世,张太后立9岁的英宗即位。群臣请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,她尊祖制不允,重用三杨辅佐幼主。张太后勤俭治家,不允许娘家人干预朝政,还震慑宦官王振使之不敢专权。他勉励宣宗体恤民情,也教导英宗继续祖、父时的国策,使明朝的国力在她晚年达到了全盛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真有三代之遗风】“三代:指夏商周三代,民风纯朴、天下大治的时期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明朝建文帝时,崇尚“三代”古风,认为那是完美的理想社 会。甚至恢复了“三代”时的一些官名。本句除了赞颂“仁宣之治”,还隐喻了明朝尚古的理想。    
解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喻指明朝的三位大贤臣“三杨”:杨士奇、杨溥、杨荣。
[杨士奇[1366.2.3-1444]:“三杨”中的“西杨”,名寓,字以行,号东里,泰和[江西泰和县澄江镇]人。因其居地所处,时人称之为“西杨”。“三杨”中,杨士奇以“学行”见长,先后担任《明太宗实录》、《明仁宗实录》、《明宣宗实录》总裁。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四代皇帝,是名副其实的“四朝元老”。
杨溥[1372—1446]:“三杨”中的“南杨”,字弘济,湖广石首[今属湖北]人。时人称之为“南杨”。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,同授编修。
杨荣[1371—1440]:“三杨”中的“东杨”,初名子荣,字勉仁,建安[福建建瓯]人。因居地所处,时人称为“东杨”。其性警敏通达。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,谋而能断,老成持重,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。]


第三十象 癸巳(土木之变)

    
       谶曰
半圭半林 合刖生变
石亦有灵 生荣死贱
    颂曰
缺一不成也占先
六龙亲御到胡边
天心复见人心顺
相克相生马不前
    金圣叹注解:「此象主张太后崩权归王振,致有乜先之患。其后上皇复辟,石亨自诩首功,率以恣横伏诛,此一乱也。」

解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半圭半林】:“半圭”,土;“半林”: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合则生变】:上句二字合为“土木”,指专权的王振造成的“土木之变”,在土木堡,致使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俘虏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王振专权:1442年,太皇太后张氏去世,明英宗当时只有16岁,他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专权。王振排挤掉了“三杨”,把持朝纲,残害异己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土木之变:“瓦剌”,是明朝对西部蒙古部落的称呼,明朝数次征讨逃到东部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,西部的瓦剌部趁机发展起来,一度南下攻明,被明成祖击败。瓦剌在明英宗初年统一了蒙古。瓦剌每年到北京进贡,索要封赏,如果不得逞,就制造边境事端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449年,瓦剌首领“乜先”(亦译作“也先”。乜,音:聂)派了2000人的贡使到了北京,为了多领赏物,冒称3000人。王振引狼入室,批准全部贡使进京,继而叫礼部按实际人数行赏,并压低进贡的马匹档次和价格,瓦剌被激怒,大规模南侵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王振欲立功扬威,鼓动英宗亲征。英宗和王振率50万大军到了大同,得知前军与乜先交战全军覆没,王振仓猝撤退。明军撤退时王振特意绕行蔚州(今河北蔚县),因为他想到自己的封地炫耀一下,半路他又怕踩坏庄稼,又改路退到了土木堡。这样耽搁了十多天,被瓦剌军追上包围,明军大败,英宗被活捉,王振被乱兵所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消息传到北平,群臣跪在午门哭谏,要求惩治王振余党,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,被群臣当场打死。在于谦等人的力主下,孙太后立英宗的异母弟朱祁钰为帝(景帝、代宗,因年号景泰,又称景泰帝)。而后王振被灭族,其家中抄出的金银财宝堆满了60多间仓库。乜先抓到了英宗朱祁镇,大肆勒索之后,仍不归还英宗。乜先攻到北平,被于谦率军三次击败,只好次年将英宗放回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石亦有灵】:指石亨。1457年,以石亨为首,发动了“夺门之变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夺门之变(又称“南宫复辟”):1450年英宗被放回,景帝奉英宗为太上皇,软禁在南宫(今北京南池子一带)。1457年正月,景帝病重。石亨与太监曹吉祥等密谋,派千余人夜里撞开宫墙,救出南宫里的英宗。英宗次日临朝,复辟为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生荣死贱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生荣”:石亨以扶植英宗复辟之功,把持朝政,享尽荣华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死贱”:石亨剪除异己,冤铩于谦等功臣,揽权干政。1460年被英宗下狱,没收家产,以谋叛被 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解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缺一不成也占先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双关妙语,既含“也先”二字,又隐喻“乜先”。瓦剌首领“乜先”,在明朝时又作“也先”,如今常称“也先”。他的后人汉化,姓“乜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缺一不成也”:既是字谜“乜”字,还似指:这场历史大戏,缺一个也演不成,都不能被“也先”占了先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六龙亲御到胡边】:指“土木之变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六龙”:第六龙,指明朝第6位皇帝,英宗朱祁镇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亲御”:御驾亲征。“胡”:胡人,这里指蒙古的瓦剌部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天心复见人心顺】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一语双关,既隐含“天顺”,是英宗复辟后的年号;还隐喻英宗复辟是上合天意,下顺民心的。明景帝初期启用贤臣挽救了明朝的危机,后来就有些不得人心了。主要体现在对英宗和立太子上。他和宋高宗赵构一样,不愿索要上皇回国。还是于谦向他保证太上皇归来不会影响他的帝位,他才派人去打探消息,没想到使臣杨善把英宗接回来了。景帝一直将英宗软禁。景帝当年即位前,就立了英宗长子为太子。景泰三年,景帝贿赂朝臣,以封口舌,然后废了太子,立了自己的儿子,但新太子次年就夭折了。英宗复辟改元天顺,开始并不顺。石亨独霸朝政,数兴大狱,直到石亨一黨被英宗铲除,朝政才见顺。经历了被虏异国、南宫软禁的英宗,变得勤于朝政,任用贤能,并有善政(如废除了朱元璋的妃嫔殉葬制度)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【相克相生马不前】:指在马年(庚午年)即位的景帝帝运到头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相生”:英宗使得其弟(景帝)登基,是相生。英宗被俘时,曾传话回来让其弟登基以续国统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“相克”:英宗复辟,迫景帝退位,是相克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景帝被英宗废为郕王,不出一个月就病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解图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图中的虎额上有“王”字,喻指王振,令朝臣畏如猛虎。
图中石头,喻指拥护英宗复位的大将石亨,攻破南宫,英宗得以重新复位。,与谶中“石亦有灵”对应。      

级别: 五级会员
UID: 700230
精华: 0
发帖: 1404
威望: 55 点
金钱: 8869 RMB
贡献值: 248 点
注册时间: 2018-11-09
最后登录: 2024-11-25
1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2 11:29

古人的智慧
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
级别: 五级会员
UID: 1352591
精华: 0
发帖: 950
威望: 159 点
金钱: 109 RMB
贡献值: 1115 点
注册时间: 2021-03-03
最后登录: 2024-11-27
2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7 18:31

胸藏文墨虚若谷

腹有诗书气自华
级别: 一级会员
UID: 718294
精华: 0
发帖: 62
威望: 0 点
金钱: 632 RMB
贡献值: 4 点
注册时间: 2018-11-16
最后登录: 2024-06-25
3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8 21:07

推背图以《周易》64卦名称排列象序, 按天干地支相配,依甲子、乙丑之顺序循环一周 , 共有六十象,每象以干支为序号,主要包涵:一个卦象、一幅图像、谶语和"颂曰"律诗一首,共四个部分。 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。
AFO
级别: 四级会员
UID: 770733
精华: 0
发帖: 95
威望: 2 点
金钱: 3941 RMB
贡献值: 11 点
注册时间: 2018-12-23
最后登录: 2024-07-06
4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9 00:28

能不能再多发点,正看着过瘾就没有了
级别: 三级会员
UID: 717441
精华: 0
发帖: 451
威望: 0 点
金钱: 2342 RMB
贡献值: 13 点
注册时间: 2018-11-16
最后登录: 2023-04-12
5楼  发表于: 2022-11-29 08:41

学习学习!